相比平屋面,坡屋面的結構特點更有利于防雨防水。但是由于材料和施工問題,坡屋面的滲漏問題屢見不鮮。
PART 01
滲水原因
01、設計原因
1、在設計圖紙時未對防水做法、要求、標準做詳細說明,至使后期施工當中處理不當,產生使用中滲水問題。
2、前期設計方案不適合當地氣候特點和地理環境。如:南方潮濕多雨,屋頂應設計為坡屋頂,而北方干燥少雨,可設計緩坡屋頂甚至平屋頂等。
3、圖紙中未設計排水孔或屋面排水孔設計過少,不能滿足排水要求,導致屋面長時間積水過多而產生滲漏。
02、施工原因
1、施工中未注意屋面結構特點,或沒有按照圖紙要求精做,完工后造成沉降縫或結構施工縫。
2、屋面結構的支撐物或模板拆除過早,部分結構還沒有定型,從而導致結構裂縫,產生滲水。
3、施工中使用的防水材料質量不過關,常時間使用易導致滲水。
4、施工中做防水層用的卷材,接邊處理不當;涂料防水層攪拌不勻或涂刷不勻;泛水口和落水口處理不當等都是引起滲水的原因。
5、不按規范要求選料;排水口、墻角、特殊部 位等細部處理不當
03、使用原因
1、施工完成后,用戶對屋面進行二次改造或安裝某些設備,如空調、網線等,所鉆的孔洞破壞了屋面的防水層。
2、屋面不潔凈雜物多,堵塞了下水口。
3、長期使用中未進行定期修繕和保養,使結構產生微小裂縫等產生滲水。
4、屋面防水由于受大氣和自然環境的影響,天長日久防水層會局部損壞而造成漏水。
PART 02
防水做法
01、基層的防水做法
1、屋面找平層上做排氣槽,一般槽寬40mm,深度為保溫層厚度的1/2,縱橫間距不得大于6m,在排氣槽交叉處,每36m2設置一個設排氣孔。穿過防水層的管道根部要用細石砼或1∶2水泥砂漿填封密實。找平層應抹平壓光,并要與基層粘接牢固,無松動、空鼓、凹坑、起砂、掉灰等現象。
2、基層與突出屋面結構相連接的陰角,應抹成均勻一致和平整光滑的小圓角;鶎优c水落口等相連接的轉角,應抹成光滑的圓弧形,其半徑一般在100~150mm之間,欄板內表面與水落口中心距離應200mm以上。
3、屋頂基層的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。水落口周圍500mm內應做成5%洼坑。
4、在進行防水層施工之前,必須將基層表面的徹底清掃干凈,對陰角、管道根、水落口等部位更應認真清掃干凈再進行施工。
02、涂刷基層處理劑
基層處理劑按產品說明書要求與卷材配套使用,先將氯丁橡膠瀝青膠粘劑稀釋,攪拌均勻,用長把滾刷均勻涂刷基層表面上,常溫經4h后,開始鋪貼卷材。
03、附加層施工
在基層處理劑干燥后,在女兒墻、水落口、管根、檐口、陰陽角及突出屋面結構的連接處等細部節點部位,鋪設一層符合設計和屋面工程規范規定卷材附加層。在排汽槽防水附加層施工時,注意防水材料必須單面粘貼一層,以利排氣引起的材料伸縮變形。附加層鋪完后,要經過監理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防水層的施工。
04、鋪貼卷材
卷材的層數、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,大面積進行防水層施工時,應彈好基準線,排好鋪貼順序,逆水方向進行鋪貼。多層鋪設時接縫應錯開,搭接寬度滿粘法為8mm。將卷材搭接處做好熱熔封邊,使二者粘結牢固,末端收頭用密封膏嵌填嚴密。
05、節點及細部構造防水做法
由于節點構造的不合理或施工粗糙,常常是導致節點滲漏的主要原因。因此改進節點做法勢在必行。在節點部分應采取剛、柔結合的辦法,各節點均應用密封材料填充密封,這一點對剛性防水層特別重要。
1、剛性防水層與天溝、檐溝的交接處應留凹槽,并且用密封膏封嚴。剛性防水層與變形縫兩側墻體交接處應留30mm的縫,用密封材料嵌填,泛水處需輔設卷材或涂膜防水層,伸出屋面的管道與防水層的交接處應留縫隙,先用護坡,再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實。
2、剛性防水與山墻、女兒墻交接處應留30mm的縫隙,用密封材料嵌填。
由于女兒墻開裂滲漏,屋面板堵頭不嚴密,會導致室內角滲漏而影響到其它部位。因此,在女兒墻四周水平方面緊靠外邊的垂直立面方向貼一周外墻條磚,再往內做防坡,可避免女兒墻時間過長邊上出現開裂現象。除考慮樓板設置相應的變形縫外,在女兒墻與樓板接觸部位進行鉆孔、埋管注漿,注漿材料應選用拉、剪強度好,粘結力強的材料。
3、變形縫的泛水高度不應小于 25Omm。防水層應鋪貼到變形縫兩側砌體的上部。變形縫內應填充聚苯乙烯泡沫塑料,上部填放襯墊材料,并用卷材封蓋。變形縫頂部應加扣混凝土或金屬蓋板,混凝土蓋板的接縫應用密封材料嵌填。
4、水落口杯上口的標高應設置在溝底的最低處。防水層貼入水落口杯內不應小于 50mm。水落口周圍直徑 500mm 范圍內的坡度不應小于 5%,并采用防水涂料或密封材料涂封,其厚度不應小于 2mm。水落口杯與基層接觸處應留寬 20mm、深 20mm 凹槽,并嵌填密封材料。
我國建筑工程歷來重視防水工程的質量問題,房屋建筑屋面防水工程為房屋的最上部結構起著承重,防護和保溫隔熱的作用,但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,滲水問題依然嚴重,以上內容筆者僅就建筑屋面滲水原因和防水方法做簡要陳述,事實上目前還沒有根治滲水有效辦法,滲水問題的決絕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,它需要設計人員,施工人員,管理人員、材料研發等人員共同努力。
來源:聚王牌防水招商網
掃描二維碼關注防水材料招商網公眾號
找項目,看防水行業資訊,瀏覽防水信息更方便
(目前已被2萬人關注)